1. 您的位置: 首頁 > 行業新聞 >

      新聞資訊

      全國服務熱線

      0512-52122998

      國家電網:通過電網投資助推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 來源: 日期:2020/6/21 23:09:10 人氣:1884

        北極星輸配電網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開工複工超千億元重點項目。還先後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及供電服務保障、應對疫情影響全力恢複建設助推企業複工複産,以及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政策等30項措施形成的一攬子方案。這些重大工程和服務舉措将如何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又将為百姓生活和上下遊産業複工複産帶來哪些變化?中電傳媒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為您帶來解讀。
        電網穩健投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對于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作用巨大。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作為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國有重點企業,無論是助力近期的新冠疫情防控和企業複工複産,還是助力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目标實現,亦或是助力長期的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等重要方面,都通過穩投資、抓重點、補短闆發揮了“大國頂梁柱”和“壓艙石”作用。近日,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電網發展綜合研究所所長韓新陽,研究員田鑫、謝光龍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就電網投資相關問題作出解答。
        多措并舉為打赢疫情防控戰貢獻國網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疫情爆發之後,為助力打赢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争、阻擊戰,國家電網公司迅速行動,一時間發布支持疫情防控及供電服務保障10項舉措,包括先期向湖北捐贈5000萬元,捐助實物資産6028萬元,全力推進新增疫情防治定點醫院的供電設施建設。随後,又出台應對疫情影響、全力恢複建設、助推企業複工複産的12項舉措,積極以電網重大工程作為撬動行業複工複産的支點。
        截至2月28日,以±800千伏青海—河南、陝北—湖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東吳(蘇州)主變擴建工程等五項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張北柔性直流工程及山西垣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為代表的近1900項、總投資超千億元的電力基礎設施工程已陸續開工複工,穩定了行業發展信心,充分發揮了國有企業“六個力量”重要作用。
      中國電力報:
        國家電網公司出台的相應措施,為打赢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哪些有力支撐?
        國網能源研究院電網發展綜合研究所專家:我們認為,首先是為防疫救治工作順利推進争取了寶貴時間。“3天點亮雷神山,5天點亮火神山”,在與生命賽跑的過程中展現了“國網速度”和“國網擔當”;迅速完成湖北武漢、荊州等11個地市22家防疫醫院的電力配套建設改造任務,敷設電纜19.8公裡,安裝箱式變壓器50台,為定點醫院、方艙醫院等重要場所提供了可靠的用電保障。
        其次,是全力承擔防疫物資生産企業擴大産能所需的電網建設。在應對疫情影響、全力恢複建設、助推企業複工複産的12項舉措中,有對疫情防控物資生産企業實施“三零”服務;有對疫情防控物資生産類新辦企業、需擴大産能企業的用電需求,開辟辦電綠色通道,實施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三零”服務等。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各單位迅速貫徹落實各項要求,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資生産企業的用電需求。僅國網新疆電力一家公司就為30家疫情防控物資生産企業用電增容,累計容量2965千伏安。衆所周知,電網重大工程具有投資規模大、産業鍊條長、用工人員多等特點,可有力帶動電源、電工裝備、原材料等上下遊企業發展,将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發揮重要拉動作用。國家電網公司在全力組織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安排多項特高壓、抽水蓄能電站等電網重大工程先期開工複工,助推企業複工複産。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相關物資招标采購已于2月11日開始,有效帶動了上下遊企業複工複産。2月份完成開評标項目28個,采購規模約196.42億元;3月份計劃再發布招标公告項目23個。這些項目的推進對于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支撐宏觀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電網投資助推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家電網公司基于電網作為國家重大基礎設施的優勢,通過積極穩健投資,有效帶動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共享發展,促進能源發展低碳轉型,支撐國家戰略有效實施,助力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2月18日開工的山西垣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總投資79.6億元,将增加發電裝備制造業産值約20億元,建設期、運行期分别年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約1.5億元和1.1億元。2月28日開工的陝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總投資約185億元,工程建設将直接帶動設備生産規模約12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超過4萬個,帶動電源等相關産業投資超過700億元,産業拉動作用非常顯著。據測算,電網企業通過4500億元左右的電網投資,可以拉動國民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左右,提供就業崗位70萬個以上。
        中國電力報:
        業内普遍認為,通過電網投資可以助推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那麼具體體現在哪幾方面?
      國網能源研究院電網發展綜合研究所專家:在我們看來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發揮電網投資撬動效應,帶動上下遊企業共享發展。作為影響電力制造業投資的重要砝碼,電網基礎設施投資有利于拉動實體領域的持續穩定高質量投資,維護制造業競争優勢,夯實國民經濟穩定發展根基。二是充分發揮電網“綠色”屬性,服務能源發展低碳轉型。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我國将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電網作為清潔能源優化配置的關鍵平台,跨區域重點輸電通道的投資有利于加快我國能源低碳轉型的步伐。近期開工建設的陝北—湖北工程将與華中已有特高壓工程配合,可充分發揮特高壓電網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優勢,在優化當地電源結構的同時,将陝北能源基地電力直送湖北負荷中心,每年輸送電量400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受端原煤18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960萬噸;張北—雄安特高壓交流工程将有效保障張北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消納,年減排二氧化碳2000萬噸以上;雅中—江西特高壓直流工程将有效保障西部水電消納,年減排二氧化碳4000萬噸左右。這些電網工程的建設,都将有力支撐中東部地區清潔低碳發展需求。三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關鍵點,支撐國家戰略有效實施。電網建設将持續發揮對國家戰略的支持作用。如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積極推進3大類、58項北京冬奧會賽時供電保障工程建設,推動建成崇禮地區“雙環網+雙輻射”電網結構,保障冬奧場館電力可靠供應;服務雄安新區“千年大計”城市建設,打造“綠色低碳、智慧高效、友好便捷、堅強可靠”的國際綠色電網;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長三角綠色生态一體化示範區推行電力一體化,實現跨省電網“互濟互保、互聯互通、互供互備”,2019年9月,上海、江蘇和浙江分别投運青浦—吳江、青浦—嘉善兩項10千伏互聯工程,實現了三省市配電網互聯互通。2019年12月,江蘇鎮江220千伏五峰山長江大跨越改造工程竣工,有效提升了長江兩岸電網互聯互通、互補互濟能力,為推動長三角電力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
        擔當作為 通過電網投資助力建成小康社會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國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一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決勝之年。脫貧攻堅是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問題,國家電網公司長期以來以電網投資為驅動力,以提升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電力普遍服務能力為抓手,全力服務我國建成小康社會目标的實現。
        “三區兩州”地區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内國家級連片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基礎設施基礎差、底子薄。2018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在“三區兩州”深度貧困地區投資268億元提升電網基礎設施供電能力,提前完成甘肅藏區、臨夏州、南疆四地州電網攻堅任務。其中南疆四地州“煤改電”配套電網工程惠及224個鄉鎮、1205個村、31.6萬居民用戶。
        中國電力報:
        在電網投資扶貧攻堅中,國家電網公司如何做到既促進地區能源優勢轉化,又助力貧困地區民生改善?
        國網能源研究院電網發展綜合研究所專家:衆所周知,我國能源資源禀賦與用電負荷中心逆向分布,西部、北部地區的煤炭、水電、風電、太陽能等資源豐富,通過“西電東送”将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新疆煤炭資源豐富,但由于遠離内地市場,運輸成本高。國家電網公司通過建設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促進新疆煤電外送,保障新疆經濟持續較快增長。2019年9月,±1100千伏準東—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投運,新增疆電外送能力1200萬千瓦,具備年送電600至850億千瓦時的能力,将有效緩解華東地區中長期電力供需矛盾,同時促進新疆将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每年拉動地區經濟增長約130億元,增加稅收約24億元。
        貧困地區民生的改善,主要得益于積極開展易地扶貧搬遷配套電網建設和光伏扶貧,這些舉措增強了貧困地區群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從數據來看,2016年以來,易地扶貧搬遷配電電網建設累計投資42.4億元,覆蓋1.03萬個集中安置點,保障了278.88萬人穩定用電;2015年以來,累計完成光伏扶貧配套電網投資40.37億元,接入光伏扶貧項目2047.07萬千瓦,惠及貧困戶288.43萬戶。

      下一個:國家電網大幅追加電網投資額 特高壓産業鍊或将受益
      gvg839中文字幕